第二六零章 路在何方(2 / 3)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1968 字 6个月前

愿,思维方式和日本那群赌徒差不多。

除非朝廷亲自下场。

但朝廷,或者说皇帝,能走到哪、走到哪一步,这是个问题。

现在皇帝支持下南洋,这当然好,刘钰可以做个大大的忠臣。

当有一天皇帝不想往前走了,成为阻碍了——如果朝廷不下场,哪怕鼓励民间出海,也没卵用,所以只要不拿军队、国库支持,就是阻碍——那就只能把这个阻碍除掉。

可能下一任皇帝仍旧是个扩张派、可能下一任皇帝仍旧会是明君。

但,刘钰不想把希望,寄托在“可能”二字上。

一旦可能不是,他要保证能把这个阻碍清除。

扩张是外、变革是内。

内外之间,相辅相成。

内部就打碎旧势力,需要一支不是食利地主士大夫的力量。

这支力量要能打到对抗旧势力的强壮程度,需要市场养活他们,把他们喂大。

内部市场,需要打碎旧势力才能扩大;而打碎旧势力,又需要新势力足够壮大。

这是个死循环,只能从外面找突破口。

所以,内部不成,只能外扩。

日本加南洋,市场看似够大,但相对于大顺的体量、相对于大内部的旧势力强度,还是太小。

不能够喂出来一支足够强大、可以打碎旧势力的力量。

所以还不够,还得更大的外部市场。

而更大的外部市场,就要做好与英法荷葡西全面冲突的准备。东印度公司是垄断公司,人家是交钱拿了垄断权的,又不是大顺海商的亲爹,当然不会因为大顺开海贸易就允许大顺的海商去他们的势力范围卖货。

大顺缺的不是原始积累,数百年的丝绸瓷器贸易,做起步资本的白银已经攒够了。

也不缺人,不用圈地运动,破除人头税之后,一群群的流民去城市谋生计。

缺的是后续的资本积累,也就是市场。以及资本增殖过程中,逐渐养大的、能够毁灭旧时代的新阶级。

整个的难点,就在于“养大”,或者刘钰当初和康不怠说的“护火不灭”。

如果新势力的人,是柴。而启蒙思想,就是火。二者缺一不可。

一旦旧势力想要扑灭这火堆、抽掉薪柴的时候,新势力要能在旧势力反扑的时候打赢。

欧洲那一套没法照抄,那么大顺特色的启蒙运动,该怎么搞?破题点在哪?

康不怠说,大顺自有国情在此,切入点要放在三代之治上,不能搞理性的理想国,只能高举复古大旗,魔改三代之治、魔改儒家大义。

刘钰其实也是这么考虑的,也明白大顺的情况不能照抄法国现在搞得那一套。

可康不怠自己也说极难,根本找不到可以切入的点。

这就让刘钰很糟心。

是这个方向基本是对的,只是自己和康不怠等心腹能力有限,没找到切入点?

还是说……这个方向本来就是错的,所以才找不到切入点?

若是前者,那倒没什么。基础打好,自有强人半圣来注经解决。

可若是后者,麻烦就大了。

刘钰之前一直确信这个方向基本上没错,然而许是今日经历了这些事的缘故,也或许是亲耳听到伏尔泰捧得太高让刘钰心惊的缘由,让他有些动摇和疑虑。

长久的沉默后,康不怠也看出来了刘钰有些不太对劲,小声问道:“公子觉得我说的不对?还是说,他山之石未必可以攻玉?”

刘钰眉头难以舒展,摇头道:“不是不对。你也知道大顺自有国情在此,但与各国区别到底在哪,你也只是听我说过,略知一二。哪怕是日本,和本朝都千差万别,至于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