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高大上,圆圆满满。人生没有那么容易,不可能组一支乐队,凭着业余的力量,就能够跟那些专业团队一争高下,拿到冠军。
生活毕竟是生活,不是神话。
在他的这个剧本构思中,组建乐队很不容易,最后也出不了什么成绩,只是为了自己的摇滚梦想,大家组织在一起,抱团取暖,继续前进。
当然,如果被那六位教授看见,又得批评他这个片子,没有积极意义。
叶天一边写剧本的大纲,一边忍不住自言自语“生活哪来他妈的那么多意义?生活就是活着,然后努力活得更好,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教授们在课堂上讲课习惯了,始终端着架子,恨不得一张嘴就是仁义道德,谁知道肚子里有没有男盗女娼?
最起码,叶天想做的就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表达出真实的思想,不会盲目拔高。
在他的剧本里,每一个小人物,都有自己微小的梦想,然后拼命前进,最终获得小小的成就。安慰自己,告慰家人,无愧于自己萤火虫一样的一生。
大纲写完之后,他经过几个小时的沉淀,做了修改,然后开始写剧本正文。这个剧本的名字就是《缝纫机乐队》,一个既怀旧又新潮的,日用品形象。
到了晚上八点,林清欢敲门进来,请他出去吃宵夜。
现在叶天肚子里还有气,什么都吃不下,拒绝了林清欢的邀请,继续写剧本。
正是因为那些教授,对他的鄙视,叶天才觉得自己一定要迅速崛起,成为影视圈子里的著名人物,让这些所谓的教授乖乖的闭嘴。
到凌晨二点,他就写完了剧本的第一稿,然后迅速进入修改。
正如他一贯坚持的,编剧写的是文学剧本,最关注事情背后的逻辑性,只要逻辑正确,文字错误根本无足轻重。
有了这种逻辑,所有主人公的前进轨迹,才有动力,对于观众来说才有说服力,能够引起共鸣。不然,观众看得莫名其妙,演员演得莫名其妙,最后想拿到票房,几乎不可能。
在这个剧本中,他突出的就是情怀这两个字。
现代人锦衣玉食,无所事事。那么,如果把情怀摆在他们面前,就能触动他们的内心。
叶天知道一切能够打动人的桥段,但有时候他宁愿放弃套路,自己创造一些新的东西。
就像现在,他绝对没有像普通编剧那样,让这支乐队获得什么奖项?引起什么关注?
只是写他们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唱歌,组织在一起,做自己想做的事。
都是小人物,生来渺小,最终渺小,只不过为了情怀,愿意做一些柴米油盐之外的事情,让生命产生一瞬间的伟大。
到了凌晨四点,《缝纫机乐队》的剧本完成。
这个本子的主线是这样的,小镇青年胡亮为守护家乡的摇滚公园,高薪请来音乐经纪人程宫,最后集合了鼓手、贝斯手丁建国、吉他手杨双树、键盘手希希,共同组建了“缝纫机乐队”。六人从冷清的乐队招募现场并肩走到有万千观众的演出舞台。演出筹备之际,当地房地产大亨为尽快拆除公园,出高价取消演出。大家在追逐梦想途中接连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引人深思的故事。
在电影中,梦想、情怀、摇滚、记忆成了真正的主线,能够唤起所有观众年轻时的那些虽然不切实际,但却充满热血激情的回忆。
叶天总算松了口气,了了一桩心事。他没有躺在床上睡觉,而是考虑马莉说过的那个剧本。
男女互换身体,十年之前就有这样的题材,但是,根本不讨喜。观众不喜欢,也被票房证实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他想到马莉,对这个剧本的认真程度,直接翻开了开心麻花的网站,找到这个剧本的原型。
实际上,开心麻花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