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琴横星斗(2 / 3)

之弦为马尾。

至今蒙古国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做“勺形胡琴“。当时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玛特尔头的形状。

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镇压邪魔的神物。

“大丈夫行事光明磊落,阁下为何躲躲藏藏,何不现身相见?”大将军朗声道。琴音骤停,复又响起,林中鸟雀和着琴声盘旋而上声震苍穹。此曲名曰《白翎雀》,声音时而激昂,时而深沉粗犷,有道是锦瑟思华年,底用嘈嘈五十弦。两线清冰千万调,能传。句句分明字字圆,高艺擅华筵。多少新声出自然,更着赵娘歌宛转,相联,消得诗人。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是由奶奶抚养长大,婆孙俩靠着二十多只羊过日子。苏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帮助奶奶做饭。十七岁的苏和已经长得完全像个大人了。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邻近的牧民都很愿意听他歌唱。

一天,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越来越黑。可是苏和还没有回来。就在人们十分焦急的时候,苏和抱着一个毛茸茸的小东西走进蒙古包来。人们一看,原来是匹刚出生的小马驹。苏和看着大伙惊异的眼光,对大家说“在我回来的道上,碰上了这个小家伙,躺在地上直动弹。我一看没人收拾它,怕它到了黑夜被狼吃了,就把它抱回来啦!”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小白马在苏和的精心照管下长大了。它浑身雪白,又美丽又健壮,人见人爱,苏和更是爱得不得了。

一天夜里,苏和从睡梦中被急促的马嘶声惊醒。他想起小白马,便急忙爬起来出门一看,只见一只灰狼被小白马挡在羊圈外面。苏和赶走了灰狼,一看小白马浑身汗淋淋的,知道灰狼一定来了很久了,多亏了小白马,替他保护了羊群。他轻轻地抚摸着小白马汗湿的身子对它说“小白马呀!多亏你了。”

一年春天,草原上传来了消息说,蒙古王要在喇嘛庙举行赛马大会,因为王爷的女儿要选一个最好的骑手做她的丈夫,谁要拔得头筹,王爷就把女儿嫁给谁。苏和也听到了这个消息,邻近的朋友便鼓动他,让他领着小白马去参加比赛。于是,苏和牵着心爱的小白马出发了。

赛马开始了,许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扬起了皮鞭,纵马狂奔。到终点的时候,苏和的小白马跑到最前面。王爷下令“叫骑白马的上台来!”等苏和走上看台,王爷一看,跑第一名的原来是个穷牧民。他便改口不提招亲的事,无理地说“我给你三个金元宝,马给我留下,赶快回去吧!”

“我是来赛马的,不是来卖马的呀。”苏和一听王爷的话,顿时气恼起来。我能出卖小白马吗?他这样想着,不假思索地说出了那两句话。

“你一个穷牧民竟敢反抗王爷?来人,把这个贱骨头给我狠狠地打一顿!”不等王爷说完,打手们便动起手来。苏和被打得昏迷不醒,还被扔在看台底下。王爷夺去了小白马威风凛凛地回府去了。

苏和被亲友们救回家去,在奶奶细心照护下,休养了几天,身体渐渐恢复过来。一天晚上,苏和正要睡下,忽然听见门响。问了一声“谁?”但没有人回答。门还是碰碰地直响。

奶奶推门一看“啊,原来是小白马!”这一声惊叫使苏和忙着跑了出来。他一看,果真是小白马回来了。它身上中了七八支利箭,跑得汗水直流。苏和咬紧牙,忍住内心的痛楚,拔掉了马身上的箭。血从伤口处像喷泉一样流出来。马因伤势过重,第二天便死去了。

原来,王爷因为得到了一匹好马,心里非常高兴,便选了吉日良辰,摆了酒席,举行庆贺,要在人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好马。他叫武士们把马牵过来,想表演一番。结果刚跨上马背,还没有坐稳,那白马猛地一踹,便把他一头摔了下来。白马用力摆脱了粗绳,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