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东和林芝兰回到金州,先去了趟书店。读书会里不少人都爱喝茶,那晚刚好有一场,谁曾想,门上竟贴着“店铺转让”。
二人吃惊之余,细一想,才觉前阵子实在太忙,确有一段日子没来了。阿东打给店家,店家无奈地说:“开书店赚不了钱,要能撑下去,我也不至于转让。”
阿东想都未想,甚至连转让价都未详谈,便脱口而出:“我盘下。”
搁下电话,阿东有丝淡淡的惆怅,林芝兰以为他是因品茶会泡了汤,说:“要不到社区老年中心去?那里喝茶的人也不少。”
阿东回过神:“好!不过,咱们先内部品鉴一下。”
内部品鉴会,加上母亲、女儿以及两名小编,共六人,人虽少,却品得一丝不苟,有模有样。
同是回甘香,口感参差不齐,大家一致通过前三甲,到第四名,大家开始有分歧。
最先发声的是囡囡:“哇,这个好香啊,把它换成第三名吧!”
阿东母亲受不了这香,摇头道:“这香太浓了!”
“泡淡些不就好了?这味我也喜欢。”
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结果3:3战平,林芝兰把排名及各自意见记录在案,品茶会结束,她打给二花,了解情况。
“德顺大爷喝茶讲究,每年他都掐尖晒回甘香,评第一很正常,其他几位,我明天去问问。”
次日,二花问一圈后做了个总结。
前三甲,第一名掐尖,第二名嫩叶,第三名叶梗都有,均是日光晾晒而成,有争议的第四名,区别在花,它用的不是夏初的白花,而是夏末一种馥郁芳香的紫花。
至于排名靠后的,都不是天然日晒而成,要么煮过再晒,要么炒过再晒,口感不免大打折扣。
“我们根据尖、叶、梗分三等,白花、紫花买茶即送,放什么花,放多少量,依个人口味自行调整。待会儿我上社区老年中心......”
“上那干吗?”母亲打断阿东的话。
“给资深老茶客品品。”
“你不用去,这事包我身上!”阿东母亲拍着胸脯说,“你们刚回来,忙你们的去!”
阿东母亲果然不辱使命,她分别泡了前三甲叫老头老太们品,品过后还让大家投票,并承诺凡参与的,都可得一小包茶。
其中一徐老头,一边啧啧称赞,一边讨价还价:“一小包,太少了吧?”
“实话说,我现连一小包都拿不出,刚喝的是去年陈茶,今年新茶还没上市呢!”
徐老头喝了一辈子好茶,现碰上回甘香,是断不会放过的:“那什么时候上市?到时买一斤!”
“一斤啊?恐怕不行!”阿东母亲难露难色,“我儿子说限量销售,一人最多买半斤。因为原料要深山老林里找,到底能采摘多少,谁也说不准,就比如里头的小花,花期只有15天,一过就没了。”
“此外,还得保证公众号那边的供货......”
徐老头一听,急了,没待阿东母亲把话讲完,掏出一百元塞给她:“那我先预订半斤,要掐尖的。”他顿了顿,又掏出两百元,“我尖、叶、梗,各要半斤。”
“瞧你急的,新茶上市至少还得一个多月呢!而且,此茶虽好,切勿贪杯,性凉,夏天喝喝清热解暑,冬天还是喝红茶的好。”
阿东母亲退回两百,徐老头没接,几乎嚷起来:“夏天这才刚开始,冬天还远着呢!三百块,你收好了啰,务必保证我各半斤的量。”
阿东母亲把一百元放入包里,掏出本小册子,边写边说:“不管买多少,一百元订金够了,我给你记下,免得日后忘了。”
旁人一看,也纷纷上前,把阿东母亲围在中间,要求预购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