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秦淮河畔晴雪楼(2 / 3)

都很小,但是这么一圈吃下来,大家也有了八分饱。

雷鸣远说道“大家先留点胃口,一会儿那边晴雪楼还有几道特色的小菜,建议你们一定尝尝。”

沈凉晨指着每家餐馆或者小店显要位置都放置的一个带着把手和喷嘴的方形铁箱子向雷鸣远问道“雷神父您好,我想请教一下,您知道这个奇怪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吗?我怎么看哪家店铺都有。”

雷鸣远看了一下说道“这个铁箱子一样的是俄国研制的一种泡沫灭火器。你看那边的店铺还有一种圆柱形铜制的罐子,那个是美国发明的二氧化碳粉末灭火器。我前几天问过酒店的老板,说是这边的警察局强制每家店铺根据面积大小,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

姜听云道“这边都是木结构的房子,配置点灭火器倒是也安全。这些都是进口的东西,只要价格不要卖的太贵就好。”

雷鸣远说道“能不贵吗?那些方形钢制,刷着和店铺差不多颜色油漆的,是前几年孙先生跟苏联走的近的时候从俄国采购的,那些圆柱形的铜制的是这几年蒋中正和美国走得越来越近后采购的美国货。这东西运费就不少钱不说,里面的化学成分每隔一年或者两年就要更换。听说夫子庙这片的警察局对灭火器的有效期检查的很严格,有人说南京做灭火器生意的就是各个地方警察局的那些头头。”

华夏的餐馆,防火意识大多还很淡薄。就是舒云轩里,姜听云也不过是支了几口大个的水缸,备了两条防火用的喷水管子,相比之下南京夫子庙做的已经很不错了。

有人觉得这些钱花的没用,但是姜听云却觉得这事倒是为自己将要在天津开的餐馆提了个醒。这个钱再贵也是省不得的。

姜听云等人在雷鸣远的带领下来到一家名叫“晴雪楼”的餐馆门口。

姜听云站在门口打量了一下。

晴雪楼和大部分夫子庙附近餐馆一样,是一个古香古色的二层小楼。小楼并不是独立修建的,而是一个联排建筑中的一个单元,周围的饭馆大多如此。

饭馆也和周围一样被漆成了深红色,并在门口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招牌。门口左右的对联为蜀锦峰头雪半融;倚空一朵玉芙蓉。乃是元代词人沈禧《鹧鸪天锦峰晴雪》中的词句。

饭馆的内部摆设也和周围大部分餐馆一样,一楼是四人小桌的座位和厨房,二楼则是四个雅间和放着几张十人大桌的餐厅。饭馆的生意十分兴隆,此时一楼已经坐满了客人,也不知道二楼还能不能找到位置。

在前台的位置站着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女子,长发用一根简单的簪子盘起,一双眼睛笑盈盈地看着正要走进来的雷鸣远几人。女人饱满的身材包裹在一件简洁干练的深紫色旗袍之中。

旗袍除了右边胸口的位置绣着几朵银装素裹的梅花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修饰,但是穿衣服的人却将衣服撑得想要平凡而不可得。她的脚上穿了一双新式的高跟皮鞋,显得她的身材更加高挑秀丽。

女子向雷鸣远迎了过来,说道“雷神父,您又来了?这几位都是您的朋友吧?”

雷鸣远道“董老板好,没错没错。还有没有靠河这边单间的位置呀?”

女子说道“实在不好意思,这两天我们这的雅间正在翻新,需要下周才可以迎客。不过二楼大厅还有一张靠近窗口的桌子。今天大厅里的几桌坐的都是给我家小儿子过一岁生日的客人。您几位要是不嫌弃我就给各位安排在二楼的大厅,正好今天我要给亲朋好友们做几道新菜,各位可以尝尝。”

见大家都没有意见,女子给将大家领到了二楼的大厅。

二楼的大厅十分宽敞,因为老板要招待自家的客人,所以二楼的大厅里几天只拜访了五张桌子。三张自用,其余两张接待客人。除了姜听云几人外的一桌一共八人,也是这里的常客。

坐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