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四章:来人(2 / 4)

粮田 风和知了 4661 字 2020-07-11

给她单独的信里还多说了几句梁时行,说是这次梁时行回了府城,三天两头的就往于景那边跑,心心念家里他当初种下的这些瓜果蔬菜,算着日子。按于景的说法,怕是过不了多久,梁时行府城就会待不下去,还是要再来家里一趟。

因为只是猜测,不确定,所以没和她爹娘说,只在给她的心里念叨了念叨,让她有个准备。

“唉,”她看完信,叹了口气,“还是别来的好。”

好不容易家里恢复正常了,她也有心好好弄弄学问,这要是梁时行再来一趟,她还是要避嫌,课业就又得落下不少。

信看过,心里有数,她都会烧掉,不了留,已经成了习惯。以前是因为信里有些账目相关的,不好留着,现在就是没的紧要的,她也没有留着的习惯了。

该知道的,该记下的,她都记在心里,不忘。

大花的事情就是妥了,虽说还有些日子,但礼还是早准备的好。山上的草弄完,又去了趟四姨家,待了几天,回来之后就和下院二姑一起做针线活计了。

大花娘还病着,做不来,大花奶年纪大了,加上头几年坐下的病,也是不能太辛苦。虽说还有几个婶子,自从大狗子中了秀才之后走动的勤了,但活计都一般,马马虎虎,粗糙的不行。加上人也是面子上的体贴,并不上心。所以给大花弄嫁妆填箱的事情,她娘和二姑就家里张罗了。

女孩子出嫁,需要准备的也挺多。

除了一些必要的填箱,比如酒、布料、首饰、糕点这些,买就能买的到。只要有银子,是不费劲的。需要张罗的是手工活计,针线活费时费力,也是心意的一部分。

填箱要有几床新的被子褥子,还要缝新衣裳,喜庆的花色。

这边的说法是嫁衣要自己缝,其他的都是亲近的人一针一线跟着缝出来的。但是大花娘和奶操不来这个心,加上时间也赶,很是着急了几天,但是当需要的布料和棉花都张罗齐了,还有弄了两套鸭绒的里子,下院老太太和娟姐她们也都齐齐上阵,在下院,一屋子人,围着炕,拿着针线,缝的缝,绣的绣,场面很是难得一见。

不但被子褥子要好几套,还要弄门帘、窗帘、枕巾、枕套、枕头、手帕、荷包、香包这些,图吉利,每样都是吉祥喜庆的花色,成双成对的凑一块。

有了大家跟着张罗,人多力量大,几天的工夫活计就见少,成品一件件的很是工整的叠在炕稍,眼瞅着就涨起来了。

大花家也挺忙,为了体面,张老四从县里找来两个裁缝,给家里几口人都分别量了尺寸,家里人也都做一身体面的衣裳,包括大花娘。

忙了几天于瑶也从四姨家回来了,四姨做完月子,于瑶就赶忙过来也帮着给大花置办填箱,做做针线,缝缝绣绣的。

一忙就是半个多月,眼瞅着还有两三天就忙完了,家里又是突然之间来了客。

嗯,于景猜的没错,梁时行又来了!

虽说提前于景有写信念叨过,但她也没想到来的这么快,这才一个多月,就是来回路上也得话费好些天,看来这府城是压根没待几天就又过来了。

‘排场倒还挺大,两台轿子呢。’人来的时候正是准备晚饭的时候,夕阳正西下,天边的余辉,红红的落日,厚重的云层,和棉花糖一般,红色的棉花糖。知道来人,她娘拉着她赶忙出去迎,小顺才已经从马车上下来,正从车上拿凳子,笑嘻嘻的一边问好一边掀帘子。

后一辆马车也跟着进了院子,刚停稳,赶车的人就露了出来。

完了,完了,完了。

看准跟在轿子的人,她脑袋先是轰的一下就懵掉了,三秒之后,就立马精神的不行,脑子转悠的老快。

愣神这会工夫,梁时行已经下来了,和她娘见过礼,好似一直是在她家一般,左右四下看了看,还不忘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