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千秋万代(3 / 3)

汉天子 六道 7635 字 2019-12-11

到刘秀一统天下的那一天,更没有机会看到两百年后的三国乱象,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理想的确是实现了。

汉室朝廷虽早已灭亡,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世世代代皆以汉人自居。

汉,千秋万代,并不为过。

镇守宛城的汉军将士们,并没有因为打退了邓终军和董訢军的联手进攻而陷入到狂喜当中,军反而因为万脩的病故,蔓延着悲痛的情绪。

汉军将士,用长矛拼成担架,将万脩的尸体小心翼翼地放在担架上,尸身上覆盖着汉军的大旗。

人们抬着万脩的尸体,边往宛城走,边大声唱吟“批铁甲兮,挎长刀。

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同敌忾兮,共死生。

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儿。

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他们唱的,正是汉军的军歌。

万脩是扶风人氏,现在那里正被赤眉军占领,汉军将士们无法把万脩的尸体送回他的家乡。

坚镡找刘秀经过一番商议,最后决定把万脩葬在宛城。

这里虽然不是他的家乡,但却是他最后战斗的地方,是他拼死守护的地方,他应该被葬在这里,英烈的英魂,应与宛城同存。

邓终和董訢,联手进攻宛城不利,被汉军打败,损兵折将无数,最后两军收拢残兵败将,散兵游勇,再一统计,原本两军合计是五万大军,现在只剩下可怜的两万人,宛城一战,他们足足打光了三万将士。

虽说邓终和董訢兵合一处,重整旗鼓,但已然无力再对宛城起像样的攻势,另外,任观的倒戈,也让宛城的兵力增加了两千多人。

宛城的战事开始趋近于平缓,与此同时,南阳的南部战况,也生了变化。

吴汉军在被邓奉及其盟友四面围困之际,选择主攻南方的秦丰军。

秦丰的势力不容小觑。

早在王莽还活着的时候,秦丰便在南郡造反,拉起一支起义军,先后攻陷宜城、邓县等十余个县,拥兵数万之众。

即便后来刘玄称帝,也没能动得了秦丰这支起义军,秦丰更是在自己的地盘,自立为王,自称楚黎王。

秦丰之所以要和邓奉结盟,很简单,他绝不能允许南阳落在刘秀的手里,一旦南阳被刘秀的汉军攻占,那么汉军的下一步,肯定是直指他的南郡。

所以对于秦丰来说,他和邓奉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有邓奉在,汉军就打不下南阳,也无可奈何他的南郡,邓奉若是战败,他的南郡也就危险了。

在和邓奉结盟联手的这件事上,秦丰可是真心实意的。

这次他率军进入南阳,协助邓奉,与吴汉军作战,所带的是他麾下的精锐将士,秦丰把他的家底都搬了出来,就要想将吴汉军部彻底歼灭在南阳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