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家有难念经(3 / 4)

4000两。

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仁宪皇太后薨世,胤裪被任命署理内务府总管事。

康熙五十七年三月初三日,皇太后过世出百日,丧事告毕,康熙谕“今大事毕,十二阿哥著停止署理内务府总管事。”期间,因“办事妥协”帝十分满意,曾“深嘉之”。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谕令正白旗事务,“其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之事著十二阿哥办理。”

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和硕裕亲王保泰之母(福福晋、康熙嫂子)薨。特派胤裪率侍卫内大臣公鄂伦岱负责经理丧事。

康熙六十年正月十三日,特派雍亲王、贝子胤裪、世子弘晟往盛京祭三陵。

康熙六十年五月夏至、八月秋分祭胤裪代父皇往行礼;

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太庙,五月夏至、八月秋分祀月,胤裪代父皇往行礼。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因“曾经理三衙门事务井井有条”和“办理梓宫事务甚为效力”,雍正帝谕“允裪著封为郡王。”册为多罗履郡王。

雍正二年,宗人府弹劾胤裪“治事不能敬谨,请夺爵”,从多罗郡王降至固山贝子。

又因“将圣祖仁皇帝配亨仪注及封妃金册遗漏舛错”于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六日被夺贝子爵,“授奉恩镇国公”。《雍正二年六月上谕十七道》初五日宗人府奏,管理礼部事务贝子允裪误写妃姓胤裪把乾隆老妈钮祜禄氏写成了钱氏),将允祹革去贝子降为护国公照例留三佐领,其余佐领俱行归公。

雍正八年五月二十八日,恢复胤裪多罗履郡王爵。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胤裪奉命先回宫,负责办理大行雍正帝丧仪。八月二十四日,又特命胤裪暂管理礼部事务。

雍正十三年十月初五日,正式任命胤裪管理礼部事务。

雍正十三年十月十七日,乾隆谕“……其宗人府一切事务既有履郡王管理,果亲王亦停其监管……”履郡王管理礼部和宗人府事务。

十月十九日,“履郡王允裪在朕诸叔中年龄最长,具实心办事,朕意欲晋封亲王。”不久,胤裪晋和硕履亲王。

初五日宗人府奏,管理礼部事务贝子允裪误写妃姓胤裪把乾隆老妈钮祜禄氏写成了钱氏),将允祹革去贝子降为护国公照例留三佐领,其余佐领俱行归公。将允祹革去贝子降为护国公照例留三佐领,其余佐领俱行归公。

十二月初七日,宗人府遵乾隆旨议叙,因办理丧仪有功,特奖励胤裪“郡王记录一次”。

乾隆元年二月初五日,在“管人疏纵案”中履亲王胤裪从轻处罚,按照尚书从一品罚俸。

乾隆二年三月初二日,奉雍正帝梓宫入清西陵,孝敬皇后乌喇那拉氏与其随葬。事宜均由胤裪办理。

得“记录二次”的嘉奖。

乾隆二年九月,胤裪被派泰陵至祭。

乾隆三年正月二十二日,给内阁谕旨中“履亲王自管理礼部以来,恪慎周详,实心任事。三年之内,备极勤劳,今大礼已成,礼部事务,该堂官自循照办理,履亲王不必监管。”此后,胤裪专门管理宗人府事务。

乾隆三年十月,胤裪奉旨办理端慧皇太子永琏安葬典礼事宜。最终于乾隆七年确定永琏坟冢于蓟州朱华山。

乾隆四年后,每年祭天、亨太庙、朝日、祀月、祭社稷、祭先农,具由胤裪恭代帝往行礼。

乾隆六年后,乾隆帝出巡出京,留胤裪在京总理事务。

乾隆十三年三月,胤裪奉命总理皇后富察氏丧仪。

乾隆十四年五月十七日,65岁的胤裪奉命任“会典馆”总裁。负责《清会典》总第三次编纂(第三次编纂时间上限雍正六年,下限至乾隆二十三年)。

乾隆十五年正月初七日,乾隆谕“……除履亲王同辈王等及余王公年老者,仍令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