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为他没见过宣府。
宣府有多大,估计是万府的三四倍的大小,而且是在金州城这样寸土寸金的都城,远非齐国偏僻的开州所能比拟的。
不仅大,其中楼阁森森,各种建筑是节次鳞比,规模比前世大宋在东京汴梁的皇宫都不遑多让。
相差的是宣府的四周只有围墙,没有大宋皇宫那样的城墙。
金州城中只有皇城才有城墙,是城中城,其余权贵,哪怕是太宰、亲王的府邸也不允许设置城墙。
在宣府西门的左侧,设置了一座集贤馆,其中有庭院,更有几十间房屋。
这是宣家招贤纳士的所在,也是门客日常居住和交流的场所。
当然,宣府西门并非是正门,看来宣家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将集贤馆设置在正门所在的南门。
易九霄一副读书人打扮,并没有以本来面貌出现在宣府集贤馆的门口。
而是易容成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相貌也很普通,就是不俊不丑的那种。
虽然熟悉易九霄本来面貌的人不多,但他为了慎重起见,省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骑着马,在街头徜徉了片刻之后,易九霄就牵着马走到了集贤馆的门口。
将租来的老马拴在门前的马桩上,拍拍身上的尘土,背着一个包裹走进了集贤馆的大门。
集贤馆的门前并没有家丁守卫,不是宣府为了省钱不配备家丁,而是想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