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动不动。
只要佛堂有人叩拜,那佛堂小沙弥就得不停的念经,来彰显自己对佛祖的虔诚。
佛堂里的小沙弥念了一天的经,早已经口干舌燥,昏昏欲睡。
可是不能睡,睡了就会让那个小乞丐笑话。
可你说你个小乞丐坐在佛前既不跪也不叩,就那么呆呆的坐着干什么?
看菩萨能看出朵花来,傻不傻?
“大师,今日来忏悔的人多,还是来求神拜佛的人多?”玉笙忽然开口问那个小沙弥。
“应该虔诚的人比较多。”聪明伶俐的小沙弥恍惚间反应过来,学着师父的样子打起了机锋。
“何谓虔诚?是求神拜佛前沐浴更衣,茹素三天?还是三跪九叩的爬上山来,亦或者多捐些香火钱?”玉笙又问。
“所谓虔诚本乎一心,心中有佛,佛必然会保佑你。”小沙弥说道。
“可我佛就在我心,我又何必三跪九叩来此地求神拜佛?难道我们不拜佛,佛就不保佑我们,不保佑苍生了吗?”
玉笙望着那慈悲而冰冷的佛像,缓缓闭上了眼睛。
“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人。”
无觉大师在深夜之中缓步走来,小沙弥顿时松了一口气,继续敲着木鱼念经。
“有缘人?佛祖不是大慈大悲,普渡苍生吗?”玉笙问。
“心中有佛,佛祖自会渡你,可佛祖渡不了没有佛心的人,心中不信天地,不信如来,不信善恶有报,不信诸天神佛,谁人可渡?”无觉大师道。
“佛心?”玉笙问。
“倘若人人都有一颗慈悲佛心,世间便再无杀戮,再无劫难。”
“但大千世界虚妄太多,芸芸众生执念太多,倘若众生能够勘破虚妄,放下执念,入我佛门,自可躲过人生种种劫难,再无颠沛流离,生离死别之苦。”无觉大师道。
“可人人都避世躲祸,谁来保家卫国?”
“大师,我们修行是为了求长生还是为了拯救世人?如果我们只为了我们自己,那为什么还要让世人为你修寺立庙,烧香拜佛,三跪九叩?”
“为什么上天入地的佛祖需要供奉,需要香火,需要膜拜,可是世人陷入水火,陷入苦难的时候,佛祖却又视而不见?”
“圣人之下皆为蝼蚁,不成圣,为蝼蚁,那么蝼蚁就活该是圣人的踏脚石吗?”
“人生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何为天地,何为人间,何为生老病死,何为爱,何为恨?何为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
“阿弥陀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施主来此地是为了寻找一个自己的答案,还是要贫僧给施主一个答案?”
“可贫僧的答案是贫僧自己的,施主的答案就在施主心中,所以谁也无法回答施主的问题。”
云禅山中终年雾霭沉沉,她漫天雾霭之中枯坐了一个月。
一个小沙弥在她耳边念了一个月的经文。
从六字真言,到《般若波罗蜜心经》再到《大悲咒》、《金刚经》、《楞严经》《楞伽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四十二章经》……
小沙弥日日夜夜一遍一遍的念,玉笙日日夜夜一遍一遍的听。
直到小沙弥口吐鲜血,再也支撑不下去的说我无经可念,玉笙起身离开。
可是想明白了吗?
没有想明白。
她终究找不到一个答案。
她发现那些所谓的答案,不过是安慰一下自己的心,安慰一下别人的心,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借口,都是借口。
不如不要。
累,感觉很累。
她闭上了眼睛,身体垂直的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