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不会当着你的面说什么,背地里肯定要说闲话的。
徐铁柱给盛利递了个“你放心,有我在”的眼神后,他笑呵呵地说道“我从林书记那得知个好消息,不单是咱们公社要给夏夏颁发奖学金,市里和县里的教育局分别都会有一份奖学金咧!”
有人说道“哇!队长,那奖学金有多少钱呐?这去省城得花不少钱吧?”
这话咋一听没啥,后半截就开始冒着酸泡泡了。
徐铁柱状似不经意地看了眼说话的那人,风轻云淡地说道“咱们天天下地挣工分,一年到头攒不下三十块钱,夏夏考上了大学光奖学金就有六十块钱!”
“啥?队长,你说奖学金有,有多少?”
“六十块钱!我的天呐!”
“考一次高考就能挣六十块钱?”
徐铁柱特别淡定地点了头,看向那个说酸话的人,意有所指地说道“我没说大话蒙你们。若是家里有孩子念书念得好,你们啊能供就供,最好是让她跟夏夏一样参加高考。诶,这没准就跟夏夏一样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呢?”
徐铁柱话音一落,听出他弦外之音的村民,纷纷看向那说酸话的村民,同住一个村的,谁不知道这说酸话的村民有个特别会读书的闺女。
要说当初他这闺女的成绩比盛夏还好呢,每次考试都是第一第二名,但这村民呢,思想陈旧,老觉得女娃大了就该嫁出去。
他不想养太久了,女娃子年纪大了不好找婆家,他家闺女初中没毕业就叫回家了。
为此,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还曾来给这村民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劝啊。
但这村民一门心思地认为,给女娃子读太多书不好,耽误她嫁人,怎么都不肯改变主意。
前两年,他家刚满十六岁的闺女出嫁了,收了高额的彩礼后被他嫁到了穷山沟里。
自打他那闺女出嫁后,再也没回过向阳村,这事儿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村民察觉到了乡亲们异样的目光,心底发虚,脸色涨红为自己的行为辩驳
“女娃满了十六岁就能嫁了,念那么多书有啥子用?”
女娃子读书咋没用?
盛夏考一次高考,赚了六十块钱!
明摆着的事情,还非要装作啥也没发生!
徐铁柱的印象里,这村民的亲闺女脑子特别聪明,是块读书的料,只可惜降生在了错误的家庭里。
好好一苗子,最终却被她亲爸给耽误了,真是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