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九州,安平最为丰饶。
安平州位于九州中心,地势平坦,适于耕种。更有茫茫沧江穿州而过,沧江与斡难河同源,都是打北境之外的大雪山上流淌下来的。安平州不光有水,还有一片片丘陵。毕竟地处平原地带,小小丘陵远没有名山大川的壮阔,不过安平人少见过世面,偏偏非要称这些丘陵为山不成。
这不近些年天下震荡,九州百姓流利失所,有为数不少的人逃难到了安平州想要寻口饭吃。可纵使安平丰饶,但处在这动乱的年代哪里还有余粮献出呢。一来二往的,安平州内大批流民涌入,一起之间也陷入了混乱之中。好在有一位韩老头飘然而至,引导者百姓流民汇集在一起,勉强维持生计。只是个人的能力实在是太小,数年时间也不过聚齐了百十余户人家,住到了一棵榕树之下。不过所幸的是,韩老头并没有就此退缩,小村子里的住户也在持续增加着。
韩老头以山野村夫自居,故此小村子被命名为山人村,韩老头的草堂也被称为了山人府。
沧江水流湍急,且多暗礁,寻常船只鲜有敢渡江的,也就是生活在江畔的孤苦百姓为了生计,只得舍下胆子去这江里捕些鱼来。一来二往的,不知沉了几许尸骨,自打韩老爷子搬到此地,在其指点之下还真被这些个平头百姓寻得了大致的路线。每每这老天爷赏脸来个风平浪静,沧江畔就会聚上七八个精壮汉子下江捕鱼。穷苦汉子少有消遣,便自封个沧江弄潮儿相互调笑,脑袋别裤腰的沉郁也在玩笑中轻松了些许。
日渐西沉,哥几个调笑着上了岸,今个儿收获颇丰,还难得的捕到了两条黄嘎子。领头的吴贵儿提议把一条黄嘎子给婆娘刚生娃的孙大石,给娃他娘滋补滋补,另外一条送给韩老先生。穷苦人实,没多寻思都吵吵嚷嚷的同意了。孙大石顿时手足无措,满脸通红的连忙推脱,说:“使不得,使不得,大家伙儿一起出的力,怎么能分给我。”吴贵看着老实本分的孙大石,照着屁股踢了一脚,笑骂道:“你小子甭跟老子们矫情,给女娃子滋补滋补,省的日后跟他爹一样傻里傻气。你顺道给韩老爷子送一条,他家的小娃子正是长个的时候,不过你休要贪了啊。”孙大石想起了韩老爷子指点之恩,又见同伴们的坚决,就不多矫情,收下了两条黄嘎子,抄起今天的收获,没顾上先回家,就径直往江畔的大榕树下走去。
沧江这一道儿人烟稀少,不成村落,只有山人村里零零散散的分布着流亡人家。孙大石一路小跑到榕树下,打量着草庐。草庐不大,奇于规整,小小的门上附有匾额,上书“山人”二字,黑底金字,孙大石猜测这匾额大概是木质的,不然把字刻上去是怎地麻烦。他幼师跟着私塾先生学过几个大字,认识这两个字,后值诸藩争霸,狼烟四起,为苟活疲于奔命,便顾不得念书识字了,所
以他不识得门左右的一幅楹联。草庐门敞着,孙大石也没往里踏,只是站在草庐门口,轻声唤道“韩老先生,您可在家?小的今日打了条黄嘎子,送给您跟仨孩子尝尝鲜。还望您老莫要嫌弃。”话罢不多时,走出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老者身材修长,身着一袭麻衣,面容偏瘦,却少有褶皱,头戴方巾却挡不住银发三千,一双眸子透着睿智亦或是散发着寒意。这老者正是孙大石口中的韩老先生,先生一词本是学生对于老师的敬称,乡野间的汉子不懂得那么些道道,韩先生也不计较。看着这汉子一脸的朴实与局促,韩老先生接过那条黄嘎子,道了声谢,冲孙大石道:“大石你且稍后,我这边去给你取些银钱。”孙大石忙呼:“先生莫要拿钱,一条鱼,不值钱,赶不上先生对俺们的指点之恩,要不是先生,俺们还得拿命去这些个鱼呢。再说先生这些年教俺门这些个穷汉子家的娃娃们识字,这可又是莫大的恩情,先生可莫要再提钱咯!如果先生不嫌弃,等俺家伢子大了,也让她跟着先生识几个字,再把这门上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