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即便你们问,得出不一样的结果的可能性也不大。”萧景宁倒是没有多纠结,“若莱阳王真是一心求死,那应当与建安侯对了口供才是。”
“怎么会?”萧歆难得的仓惶无主,迟疑的问道“皇后,你是说韶儿他与路原为自己设了死局,是这个意思吗?”
无论是萧歆还是萧庭生,从未往这方面想过,可如今问答间,萧景宁给出了那么一个结论,由不得萧歆去细究,若按这个结论去推论,所有的疑问都有了解答。
萧景宁转头平静的看了素莹一眼,素莹立知其意,带着高勤出去暗暗清理周围的人,确保隔墙无耳,而后两人回来与帝后无声的复命后亲自守在门外。
帝后二人同坐,其间一直无言,直至素莹与高勤回来复命又出去后,萧景宁才缓缓说道“长林王兄弟三人,稚子之时习艺刻苦。妾生君未生,妾逝君未见。除却在记忆中的,臣妾从未见过你们。”
这个“你们”指代的自然是萧歆萧韶两兄弟。
皇后不肯明言自身身份,那想来是他知晓的人,而那个身份不能言说于口,故萧歆从未想要问过。皇后此番话却是向他透露了很重要的东西,她是父皇那一辈的人,从她平日的作风来看,与皇祖母以及父皇是熟识的,见过尚为稚子学艺时的王兄他们,又未曾见过他与韶儿,那这可猜测的范围便大大缩小了,再多的她不会说,萧歆明白。那皇后为何突然说起这个呢?
“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管萧歆的思绪,萧景宁并未停顿,继续言道“若真如建安侯所言,莱阳王用妻儿逼迫于他,让他抉择,莱阳王安会不派遣人暗中监视于他?若是莱阳王如此做了,建安侯如何保得下那十七个重要证人?那自首供书送到长林王手里,是不是过于顺利了?妻儿既在莱阳王的控制之下,那为何一个几岁小儿能活着?这一切发生得过于顺利,只能证明根本没有派人监视,以他妻儿逼迫这一回事;又或许是监视控制了,但故意推波助澜,让事情发展得更顺利;甚至是这根本就是建安侯一手策划的,莱阳王本不晓其事。但若真是建安侯故意陷害,莱阳王为何不反驳,直接承认?”
在说过这番话后萧景宁便未再言,以萧歆的能力,只要有人给他牵个头,他就能将所有的一切翻出来,尤其他当年参与此事,了解事情的始末,更是了解牵涉其中的人,根本无需她这个对此一知半解的人来多作揣测。
事实也确实如此。
萧景宁这个分析真的直击要害,萧歆顺着她的话语去想,想到的更为深刻更为复杂。因为那日他与王兄上门之时,韶儿的表现过于淡定,好似一直在等他们上门,那封供状的内容他甚至似乎一开始就知晓,拿去看时也不过是扫了两眼,认罪时波澜不惊,像是根本不把此事放于心上。以韶儿的性子,断不可能是以为自己身为皇子,这不过是个小错,尤其他还特别了解父皇的性子,却在父皇亲自过问之时,专往父皇心窝里戳刀子。是以根本不是路原陷害,更大的可能是他们两人合作,凭空作了这么一桩案子,又并不真的动摇长林军的根基。
韶儿果真是一心求死,且定要背着罪名而死,可这是为何?
是因为他不得不死,亦不得不背着罪名去死吗?
韶儿想要用他的死去保护谁?
不期而然的,萧歆眼前浮出了当时身怀六甲的弟媳,莱阳太夫人。
韶儿身故后这个弟妹一直谨小慎微恪守本分,八年前淑妃难产而亡,而去岁翻出旧案,淑妃是死于她之手,墨淄侯上门复仇。
韶儿为何要扔下身怀六甲的妻子负罪而去?是莱阳太夫人做了什么不可饶恕之事,还是——东海呢?
这时素莹走了进来,低眉不言。
萧景宁道“讲。”
素莹道“陛下,娘娘,长林世子携二公子前来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