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结局(2 / 3)

萧歆温和笑道“元时也不必这样,你要是羡慕父皇母后,以后也早早将孙儿教出来,带着妻子去看看这河山也是好的。”

萧歆这话给萧元时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原来还可以这样?

于是后来的朝臣史官们对萧歆的这个决策是真的哭天抢地,严厉批判这位仁宗开了个不好的头。

从此以后在大梁,再无人为争这个皇位弄得头破血流。早早将继承人教出来带着皇后和上一任长林王跑路成了大梁皇室一个奇葩的传统。

若说萧歆还有几位妃嫔,有庶出的皇子,那么自萧元时起,后宫便只皇后一人,朝臣们反对也没用。你们要是不怕朕学父皇带着皇后跑路了,尽管将女儿送进宫守活寡便是。

显然,送女儿入宫半点好处都没有,还让女儿守活寡,那不是害自己女儿吗?因此也只有憋屈的接受了。

在萧元时四十三岁的时候,终于学了他那父皇,禅位儿子带着皇后与曾经的长林王萧平章跑路了。而这时候的萧歆萧景宁还活着。

这位给大梁皇室留下了禅位带皇后跑路传统的仁宗原本身体不好,却硬是活了一百多岁,他做到了自己的承诺,绝不比皇后先走,但在萧景宁在他怀里停下呼吸后,他亦宠溺的看着她,微笑着没了气息。

在临终前,他们都忆起了当年萧歆与萧景宁说跑路的事情时的情景。

萧歆看着萧景宁的眼睛温柔的道“阿九,你可愿随我去看看这大梁的河山?”

萧景宁诧异“陛下这是……准备跑路?”

“阿九,朕其实已经猜到了你的身份。”萧歆轻轻将人拥住,“上一辈子你先是困于金陵皇城,后是困于异国后宅,这一辈子我有幸拥有了你,便不愿你再度困于这皇城。阿九,你可愿意随我去看看大梁的河山,看看属于我们的河山?”

萧景宁听着他的心跳,笑着道“好。”

其实他的胸膛与怀抱,是令她安心的避风港,只要他在,无论在哪里,她都欢喜。但他愿意为她放下这至尊无上的权力与身份,只为带着她走遍河山,不再困于一隅,她如何不感动?

他愿意,她亦愿意。

后记

固然在当时的朝臣眼中梁仁宗萧歆开了个极不好的头,但在后世的人眼中,萧歆此举是极具战略目光的。

自他开了此头后,在位的国君皆是青壮年脑子清醒的时候,年轻人总是锐意进取的,就连朝臣们原本都颇有微词,但在跟不上年轻人的思想后,也开始学着萧歆和长林王,早早的培养继承人或是看好的小辈,然后发现颐养天年其实真的比在朝廷里尔虞我诈来得愉快得多。

大梁的朝堂悄然间便完成了新思想与旧思想的转变,也完成了从老龄化到年轻化的转变。

对于锐意进取的年轻人来说,别国那些老年人们的思想就过于顽固了。而那些老大爷们还想欺负他们这些年轻人,毕竟嘴上毛少,办事潦草不是?

然而这样想的人与国,都吃了大亏。

于是大梁明明没有主动去入侵他国,却是一代又一代的开疆拓土,大梁地图的版图越来越大。

而曾经被萧景宁提议的作为秘史的记录也被史学家们翻找了出来,不仅是让建安侯路原与莱阳王萧韶之事昭雪,人人将这二人视为绝世好男人,还对这位第一个让皇帝丢下权力带着跑路的仁敏皇后有了极大的兴趣。

原本作为女子特别是后宫女子几乎很难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她们多数能够历史留名也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孩子,也就是作为谁谁谁的母亲,这位仁敏皇后会留名,也是因为他是仁宗萧歆的元后以及敬宗萧元时的生母。

但这秘史记录的却并不如此。

无论是莱阳侯府还是长林王府所记载的,甚至是名满江湖的萧平旌,也都对这萧景宁颇为感激以及尊敬。